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近乎裸奔的海上资源运输线 (二)
2011-09-21 13:45:56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小屋清风 【 】 浏览:2316次 评论:0
注,不仅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甚至军事利益的交汇点,也演变成为包括众多大国在内的地缘政治的控制点。众多国家逐步强化各自对已占岛礁和海域的军事控制,加快了对我国南海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并不断与我国在南沙主权和资源开发问题上发生实质性摩擦与碰撞。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在南海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前,该海域的运输线路同样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尽管美国不愿意承认其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继续加强与印度、印尼、越南、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军事合作的目的,但其显然意在“防范中国可能带来的威胁”。近两年来,美、日、印三方联合,不断进行以通信训练和救难训练为主的联合海上军演;同时,印、美、日、澳、新等5国海军还举行了年度“马拉巴尔XX”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美日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拉拢与中国边境相接的印度,试图遏制中国进入印度洋的行动,牵制中国海军进军远洋。
  日本学者认为,日本占据重要位置并同东南亚国家加强全面合作,能够形成对中国大陆的包围网。中国如果要进入太平洋或印度洋,就必须打破被周边国家包围的局面。有国内专家分析,日本急于介入中国南海争端,除了为日本的运输船只提供安全保障、借机扩大日本在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意欲在美国的佑护下,形成有效遏制中国在特殊时期随意进入能源通道的主动局面,到时“置中国于死地”。
  三是中东。目前,源自中东地区的石油占据了我国石油运输量的50%,是我国进口石油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未来,我国对该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不仅不会下降,而且还会变大。专家指出,作为中东地区的能源通道,是多方的利益矛盾集合体。平时尚可,可一旦进入战时敌对状态,通道安全就难以保障。事实上,海湾危机期间,土耳其、沙特就关闭了境内输送伊拉克石油的输油管道,美国则封锁了伊拉克经波斯湾到霍尔木兹海峡的出口通道。此外,每逢美国与伊朗关系特别紧张时,伊朗就会公开宣布,一旦遭到军事打击,伊朗将封锁海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通道。
  四是非洲。非洲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同时,众所周知,石油利益一直是美国地缘战略的核心,美国争夺石油不仅在于确保自身需求得到满足,更有控制这一战略资源,进而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的长远战略意图。据说早在10年前,美国就称该地区的石油是极其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战略产品,并把西非地区看作是对美国“国家战略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必要时要使用武力来保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石油利益。
  早在2005年,墨西哥《千年报》就称,美国已经把包括委内瑞拉、尼日利亚、苏丹、索马里等25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列入“不稳定国家”的黑名单,虽然这些国家并没有对美国构成威胁和挑战,却是美国“必要时”必须进行“军事干涉的候选国”。而事实上,现在,南美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及非洲一些国家正是我国未来石油能源的重要供应地所在。
  日本人认为,无论中国经日本西南诸岛海域或经巴士海峡进入大洋,都处在日本自卫队可以有效地控制的行动范围内。其实,不仅在东海、南海,在中东地区,日本也处处以我国为敌。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强势加入争夺中亚和非洲的石油行列中,已显示出咄咄逼人的势态。《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发表文章称,“如果中东产油国对中国的出口不断扩大,就有可能影响对日本原油的安定供应”。《日本新华侨报》透露,日本政府曾暗示:日本要做好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日本有可能会在中东地区和中国展开一场石油争夺战。
  除了日本,就是印度。最近,一艘在公海正常航行的中国船只被印度媒体炒成了“间谍船”。新德里电视台报道称,这艘“间谍船”可能被用来绘制印度洋海图,侦测洋流数据等参数,以便于中国核潜艇和航母在印度洋上行动。印度媒体甚至称,“一旦中国航母战斗群准备就绪,印度洋地区将成为中国最关注的地区之一。”
  100多年前,美国的海权战略家马汉就曾预言:“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印度洋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能源通道之一,拥有1/9的世界海港,1/5的货物吞吐量,有3条主要的石油运输线: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望加锡海峡)-中国、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这些运输线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仰仗的“战略生命线”。
  西方一位海军将领曾将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形象地比喻为“5把钥匙锁住世界”,其中,印度洋就具备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这“3把钥匙”。
  包括印度洋在内的海洋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贸易、能源通道,我国80%以上的海运都要经过海洋,而印度洋是必经之路。因此,能否顺利通过印度洋,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来说可谓是生死攸关。
  但印度人不这么想。专家分析,2004年之后,印度因能源危机摆出一副要与中国在国际石油收购中一比高低的架势,对中国处处设防,甚至“警惕”并遏制中国直接进入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为了防范中国,印度甚至在中国南海南部水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军事调整和部署。
  据外媒报道,近年来,中国在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进行的港口援建项目屡屡触动新德里的神经。印度国防问题专家猜测,中国是在推行所谓的“珍珠链”战略。尼赫鲁大学教授什里坎特·孔达巴里就声称,中国在印度洋周边大搞援建,完全是为了确保能源和贸易安全,当石油变得短缺时,这些深水港也可能被用作军事战略的一部分,达到包围印度的目的,这表明,中国正在“平静而坚定地蚕食印度的战略后院”。“很明显,中国对印度洋的关注并非完全是出于贸易考虑,还可能是21世纪的大战略设计”。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印度正通过对孟加拉湾的控制,加强对中国“海洋运输力量”的防范。去年,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印度急于高速发展国防经济,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国际政治军事冲突,一个根本的目标就是“称霸印度洋”,以便进一步控制邻近的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共5个海峡通道或石油通道,并以此为基础,继而布控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索马里海域是石油运输的重要通道,其北面扼住亚丁湾,东南面扼着印度洋,我国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合作开采的份额油和进口石油,都必须从那里通过。但前几年,那里海盗活动猖獗,极不太平。
  有关专家分析,由于我国还缺乏远程投放军力的能力,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遭受国外一些国家甚至一些小国的欺负和攻击已经屡见不鲜。另外,目前,如果我国船只在通过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几个要塞时遭遇攻击,几乎是毫无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