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水平的医疗机构数量达到21所以上。
本市将用五年时间,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届时,患者将拥有一份从出生开始的全程电子病历。 此外,本市将扩大临床路径的实施范围,争取达到300种疾病以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优质护理,显著降低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基层建中医健康指导室 “十二五”期间,本市要研发一个中药新药、10个院内制剂和30项能向基层卫生系统推广的适宜技术。 在基层卫生机构中要建立“中医健康指导室”,主要用于为城乡居民提供个性化的中医医疗、膳食、起居、运动、心理等养生保健处方服务。 本市将在社区继续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同时完善鼓励医务人员在基层服务的政策。到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要达到85%以上。 个人支出降至25%以下 针对居民看病贵的问题,“十二五”末,本市将降低居民个人支出负担,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要降至25%以下。此前,本市个人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已经降至27%以下。看病贵问题已经有所缓解。 到“十二五”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农合参保率要达到98%以上。 健康规划亮点 ■ 健康风险评估机制 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表示,对比其他健康城市建设规划,此次本市规划最大一个亮点在于要建立一个“健康风险评估机制”。 也就是说,明确今后在地方立法、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要科学分析对公众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将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本市要推进健康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制度,另外还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 监督考核 健康规划出台后,本市还将建立健康北京建设的日常督查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健康北京的第一责任人。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将另行制定。市级领导协调小组将每年对各区县、相关委办局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并作为其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要把建设健康北京纳入财政预算,市区两级财政设立健康北京建设工作经费。将广泛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和居民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健康城市建设。 ■ 健康环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城市需要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目前北京大气污染呈现复合型特征、水资源不足与水资源浪费并存,周边地区的生态脆弱,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需花费更大气力。 在健康环境方面,此次出台的规划中有明确目标,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达到80%;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7%,城区80%的居住区出行500米即可达公共绿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达到99%,郊区95%以上。城市市政供水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健康规划还对社会环境提出了要求,企事业单位、机关、群众团体等都要建立员工健康促进制度,创建有利于健康的绿色工作环境,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各类因素。增加道路安全设施,强化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意外伤害和死亡的发生。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 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20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也就是至少大专毕业。 “十二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主要指标 健康水平 指标 目标 出生期望寿命(岁) 增加一岁 城乡期望寿命差距 缩小一岁 婴儿死亡率 小于千分之四 孕产妇死亡率 小于十万分之十二 损伤和中毒年龄别死亡率 下降10% 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 下降10% 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 下降10% 脑血管病年龄别死亡率 下降10% 成人吸烟率 下降至25%及以下 中小学生肥胖率控制比例 18%及以下 健康服务 指标 目标 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 5张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4人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 城市15分钟以内 远郊区县20分钟以内 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职工98%以上 居民95%以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8%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 85%及以上 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有效管理治疗率 95%及以上 儿童体检率 100% 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 80%以上 药品抽检合格率 98%及以上
家庭医生进社区 朝阳将台地区日前举行全科家庭医生进社区活动,医生们现场开展健康咨询、体质检测、常见病义诊等医疗服务。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