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3季度安徽省环境质量状况(六)
35 | 53 | 53 | 31 | 31 | 21 | 21 | ||||||
达标率(%) | 85.9 | 73.2 | 100.0 | 50.0 | 77.1 | 60.0 | 84.9 | 86.8 | 90.3 | 90.3 | 95.2 | 38.1 |
79.6 | 75.0 | 68.6 | 85.9 | 90.3 | 66.7 |
与上季度相比:全省城市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下降了2.4个百分点,0类功能区(康复疗养区)和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达标率保持不变,其余各类功能区均有所下降,1类功能区(居民文教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5.7个百分点。
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城市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上升了1.8个百分点,3类功能区(工业区)上升了8.0个百分点,其余功能区达标率持平。
附录
1.环境空气评价项目及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六项污染物浓度限值如下表所示: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
污染物项目 | 平均时间 | 浓度限值 | 单位 | |
一级 | 二级 | |||
SO2 | 年平均 | 20 | 60 | μg/m3 |
24小时平均 | 50 | 150 | ||
1小时平均 | 150 | 500 | ||
NO2 | 年平均 | 40 | 40 | μg/m3 |
24小时平均 | 80 | 80 | ||
1小时平均 | 200 | 200 | ||
CO | 24小时平均 | 4 | 4 | mg/m3 |
1小时平均 | 10 | 10 | ||
O3 | 8小时平均 | 100 | 160 | μg/m3 |
1小时平均 | 160 | 200 | ||
PM10 | 年平均 | 40 | 70 | |
24小时平均 | 50 | 150 | ||
PM2.5 | 年平均 | 15 | 35 | |
24小时平均 | 35 | 75 |
(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描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它综合考虑了SO2、NO2、PM10、PM2.5、CO、O3等六项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城市月评价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a)计算各污染物的统计量浓度值
统计各城市的SO2、NO2、PM10、PM2.5的月均浓度,并统计CO日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以及O3日最大8小时值的第90百分位数。
(b)计算各污染物的单项指数
污染物i的单项指数Ii按下式计算:
式中:
(c)计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需涵盖全部六项污染物,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式中:
当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相同时,排名以并列计。
2.酸雨评价项目及标准
(1)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评价因子主要有降水pH值、酸雨频率、离子浓度和降水量等。以pH值等于5.6作为划分酸雨的界限,pH值低于5.6的降水即为酸雨。
(2)降水pH平均值的计算
降水pH平均值采用氢离子[H+]雨量加权法计算,其计算公式:
pH平均=-log[H+]平均
[H+]平均=∑([H+]i·Vi)/∑Vi
式中:pH平均:单一测点月、季或年度平均值
[H+]i:第i次降水氢离子摩尔浓度,μmol/l
Vi:第i次降水的降水量,mm
(3)酸雨频率
计算公式:酸雨频率=(酸雨的样本数/降水总体样本数)×100%
3.地表水评价项目及标准
(1)河流水质评价
采用单因子类别法判定水质类别,指标选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的计算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
断面(测点)水质定性评价
水质类别 | 水质状况 |
Ⅰ~Ⅱ类水质 | 优 |
Ⅲ类水质 | 良好 |
Ⅳ类水质 | 轻度污染 |
Ⅴ类水质 | 中度污染 |
劣Ⅴ类水质 | 重度污染 |
Tags:
责任编辑:baixiao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