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试点四川
2012-11-29 13:46:3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274次 评论:0
 核心导读: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降低)和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领域所面临的两个最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并成为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国家之一。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并将二者协调统一,探索一条双赢战略,对中国政府履行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和气候变化国际公约,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国政府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与挪威政府于2010年达成共识,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技术合作研究。


  2010年11月30日,中国商务部和挪威外交部就“中—挪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项目”签署了政府间协议书。2011年3月17日,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与挪威自然资源管理局签署了《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执行机构合作合同》,并确定该项目试点四川。


  2011年7月20日,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与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签署了《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委托实施合同》,标志着“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简称“中—挪项目四川省分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以四川省为省级示范编制《四川省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其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优先领域中“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的响应。项目成果将为相关部委和四川省在该领域的决策提供政策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其他省提供借鉴。


  目前,项目正在按照协议紧密有序地进行,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所有产出预计2013年全部完成。


  □为何选择四川?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四川战略是项目开展的基础和示范的条件


  四川省作为我国面积第5大、人口第3多的省份,不仅地域跨度大,海拔悬殊(236米~7556米),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高山、峡谷、丘陵、盆地、高原、河流、湖泊纵横分布,同时气候区域差异显著,从亚热带气候到寒带气候均有分布。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使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有超过1万种高等植物物种及1200种脊椎动物物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国的30%,药用植物占全国的75%,珍稀动物保护资源居全国第二位。除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四川还拥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更被誉为驰名天下的“熊猫故乡”。


  四川省在“十一五”期间就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多年来在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政府与挪威政府在决定开展“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合作时,正是考虑到四川在生物多样性与气候方面的显著特点和四川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相信该研究成果必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重要示范意义。


  □项目将解决哪些问题?


  为四个方面的问题求解答案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将致力于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其寻找答案。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有何价值,并且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维持?


  气候变化以及不同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是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脆弱区和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地区在哪里?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监管?


  我们如何制定一个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以最少的投入来最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减缓气候变化?□项目将有哪些产出?

 


  四川省分项目将完成六大产出


  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共设计10个产出,其中,四川省分项目将完成其中的六个产出:


  产出1四川省气候变化趋势及未来变化情景分析


  基于对四川省过去50年(1961~2012)气候变化历史数据的分析、评价,预估未来50年、100年气候变化及其空间格局。


  产出2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及其适应气候变化关键区识别


  基于四川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生物气候变化评估,识别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关键区,提出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网络。


  产出3四川省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


  通过整理分析和评价四川省现有气候变化减缓措施,包括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现有造林和草原管理规划、生物质能源植物发展等,识别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提出实现气候变化减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双赢的政策与措施。


  产出4四川省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应对

 

    基于分析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关键区域的变化,针对关键区域提出适应、预防、减缓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管理、恢复战略与措施,以及监测计划。


  产出5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数据管理系统


  收集、评估四川省已有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相关数据和信息,建立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数据管理系统,促进省内数据共享机制的形成。


  产出6四川省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


  综合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四川省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减缓双赢的战略、目标、优先领域、优先区域、优先行动和优先项目等。


  □项目管理工作进展如何?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开展各项工作


  自2011年8月至今,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成立了中挪项目四川省分项目办(简称“省级项目办”)。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四川省环境保护对外经济合作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通过公开招标、比选,确定任务承担方:产出1—“四川省气候变化趋势及未来变化情景分析”由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承担;产出2—“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及其适应气候变化关键区识别”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承担;产出3—“四川省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由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产出4—“四川省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应对”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担;产出5—“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数据管理系统”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产出6-“四川省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由省级项目办组织实施。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省级指导委员会。对“中—挪项目四川省分项目”的实施给予指导和监督,以确保省级相关各部门和专家队伍的参与质量,及时协调项目涉及相关各部门关系,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等十余家单位组成的“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省级指导委员会。省级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成立咨询专家组。为保证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得到科学的指导,经“中—挪项目四川省分项目”省级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来自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相关领域的20余位与专家组成了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咨询专家组,负责为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项目技术质量监督评审工作。以加强“中—挪项目四川分项目”各产出之间相互联系,保证在各产出在实施过程中进度保持一致、共享数据及时交互,项目办及时通报项目管理情况和各产出进展状态,及时获得挪方、国家项目办、咨询专家组的反馈意见。


  2012年5月22日,恰逢一年一度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自挪威驻华使馆的四位参赞、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的代表、省级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代表、四川省分项目各任务承担方的代表参加了“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工作研讨会。会议听取了四川省项目办报告项目启动以来的各项工作进展和项目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为加深挪威驻华使馆参赞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推进中挪双方在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会议组织挪方代表赴四川典型的生态区—峨眉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2012年9月来自商务部国际司,环境保护部科技司、生态司、国际司,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等“中—挪项目四川省分项目”省级指导委成员部门,以及四川省分项目产出承担单位的代表和相关领域的中挪双方专家出席了“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第三次技术研讨会”。

  会议介绍了项目相关产出的阶段性进展,听取了产出承担单位就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影响指标国内外进展、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及生物质能源在广西的发展情况、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基础设施现状、碳汇现状、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信息系统、四川省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战略行动计划大纲等7个主题报告,并结合会前赴阿坝州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森林、湿地、泥炭地等生态系统及相关生物多样性脆弱区的考察结果,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肯定了项目取得的积极进展。各部门代表从国家政策需求、国际合作、能力建设方面就项目意义给予肯定,并建议关注项目成果的应用,建议注意从科技语言向管理语言的转变,做好研究与管理的衔接,最大化的发挥项目成果的作用。


  在项目实施进展中,四川还加强了项目宣传。2012年6月5日,为纪念第41个“六·五”世界环境日,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成都市环境保护局、锦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在成都市万达广场举行。借此宣传平台,“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项目办专门制作了项目展板和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折页,向公众介绍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通过以上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公众关注并了解“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的执行意义,更加积极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来。 □各项产出进展如何?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已执行了一年多,6项产出进展顺利,有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产出1“四川省气候变化趋势及未来变化情景分析”已完成了所有活动,并通过了省级和国家级专家评审。该产出主要分析了过去近50年四川省气温和降水等多种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并首次利用动力降尺度和统计降尺度两种方法预估了A1B(CO2中排放)和A2(CO2高排放)情景下四川省未来50年、100年气候变化特征。四川省气候变化情景分析的顺利完成,是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的一个重大阶段性成果,为项目开了个好头。只有基本了解和掌握四川省未来气候变化的大致趋势后,才能更准确地探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价值;才能更有效地保护、监测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同时也能为研究气候变化以及不同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是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奠定基础。


  产出2“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及其适应气候变化关键区识别”已完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及保护区建议(包括空间范围制度);识别了气候变化下重要的脆弱区域和生态系统;绘制了生物多样性地图以显示气候变化下的重要区域和脆弱区域等多项工作;初步识别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预计2013年第一季度将完成所有活动。


  产出3“四川省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目前已调查了不同工程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完成了“林地现状图”、“森林龄组图”、“生态系统类型图”、“湿地分布图”等多幅制图;开展了四川省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生物量调查,并补充调查了生物燃料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工作,从而评估了生物燃料发展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在2013年第一季度将完成所有活动。


  产出4“四川省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应对”,已确定了四川省气候变化敏感性指示物种类型并绘制了分布图;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关键指标;选择并评估了生物气候模型;从而完成了四川生物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报告。预计在2013年第二季度将完成所有活动。


  产出5“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数据管理系统”,已完成了四川省现有与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管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的甄别工作;立足省级层面,制定了《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信息共享规程草案》;初步开发了“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信息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框架搭建、界面美化及将项目基础资料信息整合到网页端界面。后期将其他各产出陆续完成的成果数据逐步录入到系统当中,预计在2013年第二季度完成所有活动。


  产出6“四川省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这是四川分项目的最终产出,省级项目办在明确了编写专家组甄选的原则、方向后,经走访、了解、筛选了来自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相关领域的共计十余位专家,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最终确定了《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写专家组成员名单,负责制定《战略与行动计划》并提供技术咨询。专家组成立后,为明确《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写大纲,已召开三次讨论会,广泛听取了来自各部委、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近期工作计划


  省级项目办计划将于年底召开“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第二次省级指导委员会会议,向各省级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通报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战略与行动计划大纲》专家组第四次会议,争取在此次会议上将《战略与行动计划大纲》定稿。目前,省级项目办正在积极策划与媒体和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一系列项目宣传培训活动,计划将紧紧围绕项目产出,选择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自然学校组织者、开展森林碳汇研究的民间组织等作为宣传对象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宣传培训活动。


  预计2013年底,“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四川省分项目将完成全部活动和产出,项目编制的《四川省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将为相关部委和四川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决策提供政策科技支持,为其他省区提供借鉴。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