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2012-11-27 10:04:5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362次 评论:0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那么,什么是耕地保护?有哪些具体制度和措施?18亿亩耕地红线是怎么来的?本期应知带您了解耕地保护的相关知识。


  名词解释


什么是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并强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征地制度",要求"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知识堂


18亿亩耕地红线是怎么来的?


  1997年,国家土地管理部门通过卫星影像监测全国60多个城市,发现城市建设占地速度非常快,占地面积也非常多,并将这一情况向中央作了汇报。同年,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严格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1年,文件还首次提出占补平衡概念。从那时开始把土地管理就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且一直是最严格的管理制度。


  据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尚有19.45亿亩,仅过7年,到2005年就已降至18.31亿亩,非农建设占地成为罪魁祸首。沿海一些发达省份率先发现本地耕地后备资源稀缺,甚至开始谋求跨省易地占补平衡,2004年4月,国务院下发紧急叫停通知。此后几年,有关土地管理政令一个比一个紧急,一道比一道严厉,甚至实行了耕地保护的“省长负责制”。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5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到2006年9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到第三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要保17亿多亩耕地时说:有17亿亩就有16亿亩,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而且要守到2020年。


  修改后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未来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6项约束性指标和九大预期性指标,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粮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基石。


  分析解读


耕地保护主要保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行政、经济、法律的措施,保证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在一定时期内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逐步提高耕地的质量。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2.开展耕地环境保护。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