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驻内罗毕记者 曹俊
要确保相关生物多样性目标如期实现,世界各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设6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内陆水域保护区,这个面积比阿根廷国土面积的两倍还要多;还需要增设8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和沿海地区生态保护区,与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大致相当。
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发布的报告给出的结论,报告名为《2012受保护的地球报告》(ProtectedPlanetReport2012)。
报告指出,与1990年相比,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区的数量增长了58%,面积增长了约48%,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资金短缺及数据不足等问题,在全球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区域中,仍有约一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最新数据显示,陆地保护区面积已占全球的12.7%,海洋保护区(集中在近海岸)面积占全球的1.6%。然而,这远远落后于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在日本名古屋达成的《爱知目标》所设立的预期进展。依据《爱知目标》,到2020年,至少占全球陆地面积17%和海洋面积10%的自然区域应该得到有效、公平的管理与保护。
报告指出,经费短缺的问题急需解决。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相关资金缺口每年高达64%。
为确保“爱知目标”的实现,环境署建议:加速保护区网络的策略性增长,增加生态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区域;提升对保护区以及生态系统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保护区的有效评估管理;鼓励并加强社区参与;保证保护区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改进保护区现有数据体系,增强国家来源的数据,如环境署—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针对保护区的数据库。
另外,报告呼吁各国积极改善保护区管理工作,以更公平的方式,让土著社区、民间社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都能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