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巩峥
通讯员 张海涛
从木樨地桥迤逦向南、直至白纸坊桥,车水马龙的市中心,竟然出现了一条十里长的城市慢行线。
这其实是西城建设的本市首条城区滨水绿道。西二环附近,是永定河引水渠及北京的老护城河。此前,水畔少绿,也没有亲水设施,市民只能望水止步。如今,西城区就在这段水系旁筑台榭、播绿植,建成完全开放的公共休闲空间。
在这里,市民可以傍水骑行,也可以花间信步,还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憩赏景、免费无线上网……慢行线,就是要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降降速,在悠然自得的“慢”中找回惬意,品味生活。
昨天,当第一缕朝霞洒进木樨地桥下的柔波时,水面上已然倒映出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兜里收音机咿呀作响的老人,天真无邪挣脱了家长管束尽情撒欢的孩童,一身运动装的慢跑青年,执子之手并肩依偎的恋人……人们闲适地涌上桥头,那里,黄、粉、红各色花卉垒成的花坛与松柏组成了一道大门,进去,就“驶”上了这条慢行线。
花树掩映中,阵阵清脆的车铃声响起,十几位年轻人骑着山地车,欢笑前行。打头儿的是金融街上的年轻白领窦峰,他和十几位同事都是户外俱乐部成员。大伙儿五天前就约好了,周末一同来这里骑行。
慢行线的自行车道,在原先的河堤上建成。需要透水的地方铺防滑砖,不需要的地带则铺塑胶,每隔数百米还会在地上标记骑行的距离。
骑在车上,秋风扑面,微寒,却也清爽得沁人心脾。道路两旁油松青青、银杏金黄,还有碧桃、榆叶梅等花灌木小巧可人。“这种亲近自然的快乐,是发自心底的,什么也代替不了。”窦峰说着,招呼队友朝前方一处亭台骑去。
标识牌上写着,这处亭台是慢行线上的第一个景点——木樨渔趣。据史料记载,这一带古时就是老百姓赏鱼、垂钓、游玩之地,故取名木樨渔趣。
凭栏而望,果然可见水中锦鲤游动,红黄斑点若隐若现。正当同事们掏出相机争拍渔趣之时,又是眼尖的窦峰有了新发现。“快看,河边那老爷子空竹抖得多地道!”这一嗓子,把大伙儿的目光都引了过去。
只见亭台下方不远处、河畔依依杨柳下,传出阵阵嗡鸣。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形转动,手中的空竹跟着上下翻飞。一会儿使出一招儿苏秦背剑,一会儿又是一招儿二郎担山……
老人所在的地方,是原来的巡河路,现已改建成步行道。络绎不绝的游人正从北边走来。精湛的空竹技艺惹得他们驻足流连,偶尔几声京味十足的叫好,平添无限生活情趣。
“小时候,老在马路边玩空竹。多少年没碰这玩意了,走,咱们也下去抖两下。”窦峰倡议,大伙儿连声称好。河坡上都修建有二级平台,连接河堤上的骑行道与沿河的步行道,方便人们上下、进出。大家争相顺着河坡平台,循着空竹声走下去。
踏上步行道,好似走进了一处河畔公园,满眼花树、草木茵茵。西城区园林绿化部门介绍说,他们修建滨水绿道时,不仅保留了原有大树,还新植各类乔灌木4500余株、色带花卉3万余平方米,新增绿地1万余平方米。于是才有了今日这番景象。
在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夹击”下,这样一处花团锦簇的所在,真有如世外桃源了。
直玩到额头挂汗,窦峰他们才回到河堤上继续骑行。车过公安大学,即见道旁圈出一片“休憩驿站”。站里,木椅上三五学生有的在静静写生,有的则拿出掌上电脑,连接上免费的wifi上网冲浪;对面,结对的老年地书爱好者正在两两切磋。一旁,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行至此处,既可观景、亦可休息。
西城园林绿化部门介绍说,慢行线上,像这样的休憩驿站共有19处,还设置了40个无线上网接入点,供游人随时随地免费上网。
小憩片刻继续上路,窦峰他们兴致不减。河水沿岸,汇集了白云观、天宁寺等北京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据此,慢行道上便建起白云叠翠、天宁塔影等景点,让行人目不暇接。
一路行至广安门桥,这一带是北京建城肇始之地,也是最早建都之所在。停车叠水台旁,坐看秋风摇树。窦峰和同事们一脸惬意。借喝水的空闲,窦峰掏出手机连接上免费的wifi网路,查阅起北京建城、建都的相关历史。
“打小长在北京城,可要是细聊起咱北京城的历史,还真得补补课。这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一辈子都琢磨不完。”站在广安门桥边上的建都纪念阙下,窦峰情不自禁发了幽古之思。
西城园林部门保守统计,昨天一天,有近千名市民和窦峰他们一样,走进了慢行线,享受慢生活。
明年,这条滨水绿道将沿着老护城河向西延伸,一直修建到永定门,长度也将加倍,还会增添“山花浪漫”、“太液金波”等6处特色景观。届时,会有更多市民亲水、亲绿,在慢慢地行进中,品味生活、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