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八闽大地生机盎然
2012-10-26 09:32:05 来源: 作者: 【 】 浏览:357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良 中国环境报 通讯员 炜杭 仁福


  从卫星上看地球,同一纬度上,中国的福建省是最绿的区域。绿色,是福建的骄傲。放眼八闽大地,山绿水清,森林覆盖率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当,高达63.1%,已经连续35年雄踞全国之首。


  绿色,是福建跨越发展的最大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众多新兴产业的首要选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看望福建代表团时指出,“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生态建设进入快车道


  实行金融绿色信贷、环保“一岗双责”,试行上下游补偿机制


  福建的优美生态,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得益于全省上下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尤其是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以来,福建省的生态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在63.1%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福建省于2010年启动以“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四绿”工程,让森林进城、上路、下乡、入村。


  2011年,福建省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01万亩,是往年的3倍。通过大造林,森林树种结构得到较大调整,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从以杉木、马尾松、桉树3种为主,增加到40多种。


  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完成造林绿化320.4万亩,占总任务的106.8%。短短两年间,全省造林面积超过千万亩。


  繁花似锦、绿叶满枝。今年,悄然竖起的两道五彩斑斓的“绿墙”,让沈海高速福建段变成森林生态走廊。


  近年来,福建省造林绿化着力扭转分布不均的局面,重点向水土流失区、人口集中的城镇、平原和通道推进,让绿色成果全民共享。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生态与民生的协调发展,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福建的绿绝不仅仅是森林生态,她还有更加广泛的内涵。福建省是经国家权威部门监测,全国唯一一个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三市早已加入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行列。还涌现出一大批生态示范区、生态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清洁工厂。福建省不仅是全国最早推行生态省建设工作的省份之一,也是较早推出金融绿色信贷、较早实行环保“一岗双责”、较先试行上下游补偿机制的省份。同时,也是较早把环保纳入政府经济分析会的省份。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生态省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长远,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成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以来,10年间,优良的生态,是福建的烫金名片,更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最大优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治理环境与改善民生并举,福建始终坚持不懈,大步向前。


  2004年11月,《福建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台,提出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让全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2010年5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生态省建设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011年福建省“两会”期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不遗余力、鞠躬尽瘁抓环保,一届接着一届干,兑现生态省的承诺,誓把青山绿水保护好”。

  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


  首批涉及村庄519个,3年内投入15亿元,实现环境“大变脸”


  “福建生态优越、环境优美,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和福建人民长期精心保护的结果,我们要倍加珍惜,倍加爱护,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孙春兰的一番话,指明了未来5年的目标。


  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也指出,“作为绿色的福建,生态建设要在全国走前列、作示范,人与自然要更和谐,人居环境要更宜居。”


  2011年9月,省政府正式下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造林又是这个民生工程的主体,是为福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拓展生态承载空间。


  2010年,福建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减排5.44%和11.2%,超额实现这两项排放“十一五”减排4.8%和8%的目标。


  2011年,福建省在继续如期完成减排目标的同时,12条主要水系达到和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为95.6%,比2005年提高6.3个百分点,比全国七大水系水质达标率高36个百分点。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5个百分点。


  今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总结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全省水土保持专项经费预算从每年的3060万元追加到3.3亿元。“十二五”期间,对全省22个水土流失严重县(市)实施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


  “福建的水系大部分是‘自生自饮’,保护得好就能够‘自清自净’,污染破坏了就将‘自作自受’。”福建省省长苏树林的一番话,表明了福建省高层领导对全省水环境保持着高度清醒的认识。


  饮用水安全牵动社会的神经。为使绿水长流,确保让百姓喝上放心水,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把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且年年兑现承诺。


  几年来,数千家“五小”企业、污染企业被关闭或停业整顿。在九龙江流域,315个养猪场被关闭、拆除,234个规模化养猪场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削减水产网箱养殖面积3万多平方米。


  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状况正在改变。2010年5月,福建省被列为全国首批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之一,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计划3年内投入15亿元,力争到2012年实现农村环境“大变脸”。首批2010年度示范项目涉及519个村庄,总投资5.17亿元。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处理农村生活污水59.3万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7万吨,农村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6831吨,COD减排44.87吨,氨氮减排4.75吨。


  环保监管纳入政绩考核


  推行“一岗双责”,未完成环保任务“一票否决”


  从2010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将环保监管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内容,推行环保“一岗双责”,对未完成环保任务的“一票否决”。


  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对未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的工业集中区,地方主管部门有权暂停审批建设项目。


  皮革业是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污染治理难度大。2010年,福建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现有生产规模在3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企业一律关停,所有皮革企业必须采用国家推荐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实施废水回用。正是这个严厉的皮革整治政策,换来整个行业的华丽转身,成为环境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之一。2011年,全省皮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8年下降10%,今年将比2008年下降20%。


  近几年来,生态优先已逐渐成为福建省各地发展产业经济的共识。在号称“千年窑火不断”的著名瓷都德化,全县1100多家陶瓷企业却看不到一块废弃瓷片;在“铁观音”乌龙茶之乡安溪县,从2009年起关停全县500多家石材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石材全行业退出,虽然每年损失税收过亿元,却为茶产业做强做大提升了空间;印染业称雄业内的石狮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提出今年底前拔除全部小烟囱,实施集中供热。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下,福建省环保产业迅速崛起。2010年,全省环保产业产值近400亿元;2011年,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产值增幅继续保持在20%以上。2015年,力争产值达到750亿元,同时,建设福州、厦门、泉州、龙岩4个省级重点新兴环保产业基地或环保工业园区。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