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童曙泉)眼尖的市民发现,西交民巷东头、天安门广场西南角的一座古建筑,在穹形屋顶下方已经挂上4面崭新的钟表盘,广场上的游客抬头就能看时间。
“刚注意到,这大钟看起来还真漂亮。”家住西交民巷的一对老年夫妻抬头仔细看新的大钟。直径大约1.5米的钟盘黑白分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据他们介绍,印象中楼上的大钟此前很多年就坏掉了,后来一直没有怎么留意。
大楼门口,一块不锈钢标识牌显示,这里原来是大陆银行北京分行旧址,大楼1924年动工,1926年竣工,已有86年历史。这座仿英国银行建筑,地上含钟楼在内共5层,地下1层;建筑立面为西方古典式,基座用大块花岗岩砌筑,上层檐口挑出,三层拱门内镶嵌券柱,两侧作科林斯壁柱,钟楼上为穹顶,造型优美。这是中国建筑师设计西洋古典式建筑技术最高超的一座。1995年该建筑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古建筑内部仍在进行大规模装修。负责工地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面大钟是在“十一”前刚刚挂上去的。据他介绍,最早的大钟是机械式的,但在十几年前维修时就已经更换成电子钟,这次新换的也是电子钟。大钟走时很准确,但并不提供报时服务,整点时候不会发出音乐或者敲钟声。
目前,该古建筑产权属于中国银行。通过打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古建内部将在维修中重新装饰,一些墙壁已经刮掉腻子准备重新粉刷,全部维修装饰工作要到明年才能完成。不过,工作人员介绍,届时这里将不会有银行网点进驻,而是作为一处会议和展览场所。
本报特约摄影 庞铮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