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美丽中国必由之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珠海)年会发言摘登(三)
2012-12-04 09:51:12 来源: 作者: 【 】 浏览:1754次 评论:0
o;。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有着近80年历史的城市钢厂。过去,山西省太原市的环保压力很大,太钢也颇受责难。曾几何时,“把太钢搬出太原市”的呼声不断。


  严酷的现实促使我们从战略上深入思考企业的前途命运。我们在确立“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时,就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流程、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把绿色钢厂建设作为企业新的竞争力和效益增长点,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厂,走出了一条企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绿色之路。


  2002~2011年的10年间,太钢淘汰了所有的旧焦炉、小高炉、小烧结、小电炉及落后冶炼、轧钢装备,实施了132个节能环保项目,建立了从原料工序开始,贯穿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各工序的全流程节能减排模式,形成了较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废水、废酸、废气、废渣、余压余热进行高效循环利用。

  太钢许多节能环保项目都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集成了世界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虽然增加了前期资金投入和运行费用,但是环保效果特别好。目前,太钢吨钢综合能耗下降42.8%,新水消耗下降85.6%,烟粉尘排放量下降8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3.5%,化学需氧量下降96.7%。以上各项指标与欧美、日韩的优秀钢厂处在同一水平。


  回顾太钢推进绿色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企业在绿色发展中要勇于担当。绿色发展是大事也是难事,大事难事看担当。一个有担当的企业,不会只看眼前,无视将来;不会只盯着自己的利益,不顾及社会责任。


  第二,企业在绿色发展中要大胆创新。这些年来,太钢绿色发展先人一步、胜人一筹。


  第三,企业在绿色发展中要追求最大价值。节能环保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的责任和机遇。企业要会算大账,今天不舍得花钱抓节能环保,明天就要花更多的钱,甚至花钱也难买回错失的机会。企业要建立倒逼机制,让节能环保成为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管理提升的推动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我们坚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企业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完全可以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走绿色发展道路创生态文明企业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东


  历经20多年结构性增长和跨越式发展,神华集团正在全面构建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五型企业”。


  神华集团通过煤炭开采技术、加工技术和转化技术的有效链接,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节能减排优势,保持了在国内外能源行业的竞争力;坚持“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理念,着力开展防风固沙、水源治理、塌陷区治理、复垦绿化等工作,“开一个矿井,绿一片土地,富一方经济”,促进了地企和谐;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绿色、循环、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建立了全员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体系和监督考评机制。


  “十二五”时期,神华集团面临一系列重大环保课题,特别是产业发展与区域能源、水资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总量控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挑战,神华集团将积极探索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积极探索并构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在环境发展战略上,要从单一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和生态治理向建立企业环境战略和环境规划转变;在治理措施上,要从被动的、反应型环境管理向积极型、主动型环境管理转变;在工作路径上,要从“先污染后治理”向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转变;在企业运营模式上,要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转变。


  二是继续强化煤炭高效开采与洗选、一体化运输模式及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建设绿色低碳的煤炭综合能源企业。大力发展超超临界机组,优化火力发电结构和布局,降低供电煤耗;因地制宜,建设煤矸石循环流化床、瓦斯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和非化石能源发电机组,推进资源的闭路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


  三是示范推进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综合减排工程。“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将继续分区块解决煤田煤炭自燃灾害问题,依托所属电厂、煤化工工厂捕集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吸热和灭火特性,推进二氧化碳防灭火综合减排工程示范,结合已经投用的二氧化碳封存与捕集(CCS)等示范工程,努力探索行业、区域减排与减碳的有效路径。


  四是落实节能环保工作规划。神华集团将通过复垦绿化与生态建设,逐年新增林地、草原和耕地,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施“双百工程”,投资100亿元,实施100个以上的节能环保专项,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考核任务。


 践行社会责任不给蓝天添黑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施敏


  由于耗用大量原煤而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减排难题,燃煤发电厂一直被称为“环境杀手”。


  但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北部、长江南岸口,装机容量为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却没有给上海的蓝天“添”黑,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这主要归功于公司坚持走“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之路。


  围绕节能减排要求、提前研究和实施创新课题,公司在工程建设期间和机组投产以后,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了18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其中世界首创12项,国内首创6项,解决了一批传统火力发电及环保技术的瓶颈问题,破解了诸如“蒸汽氧化与固体颗粒侵蚀”、“低负荷退出脱硝”等国际发电业几十年未曾突破的难题,使两台机组的节能减排和安全运行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机组的能效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面对国家不断加严的污染排放限值,公司在机组投产后,为进一步提升机组的环保水平,先后研发和实施了“零能耗脱硫技术”、“节能型高效除尘技术”以及“节能型全天候脱硝技术”等系列技术,使机组的节能减排水平又有了新的飞跃。


  近几年来,节能减排成了热门词汇,尤其在电力行业。但正如很多人所看到的,节能与减排有时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对于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减排是要耗能的。发电厂的脱硫系统就是典型的“耗能减排”,其耗电量达到发电量的1%左右,厂用电率将因脱硫整整上升1个百分点。


  为解决这个令诸多发电企业头痛的问题,公司研究出了降低脱硫运行成本、实现脱硫零能耗的新技术,即在烟气脱硫之前将其中的热能通过一种特殊装置回收利用,送回热力系统再发电,从而在锅炉蒸发量、燃煤量、耗电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弥补脱硫系统的厂用电耗,再辅以相应的节电技术,最终使脱硫系统的节能量与耗能量达到平衡,实现零能耗脱硫的目标。


  这一创新项目节能效果显著,供电煤耗下降达2.7克/千瓦时。两台机组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以上,节约喷淋用水75.6万吨,节电845万千瓦时,折合人民币2700多万元,投资不到两年便可收回成本。这使得脱硫系统竟成了电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公司原来“要我脱硫”的被动环保观念彻底转变为“我要脱硫”。


  此外,公司还将能源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向关联组织开放,交流节能减排经验方面,共同提高行业和社会对火电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

 

    转变发展方式减少行业污染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再生资源)为主的能源、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通过技术进步,完全可以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针对行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依靠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取得了污染治理的重要进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通过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装备,明显降低了污染,提高了效益;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进有色金属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推动全社会的绿色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一直在工作中把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和贯彻,以及配合环境保护部开展环保核查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了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政策的编制和贯彻,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减排政策及核查核算方法》、《涉重金属污染企业“产排污系数”》、《稀土行业环保核查办法》等制定过程中,协会前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政策出台后,协会积极组织广大企业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部组织的稀土企业环保核查、再生铅和蓄电池行业环保核查、汞产排污情况的专项调研等管理监督工作,促进了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行业协会将继续发挥协调引导作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深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等生产要素向具有环保优势的企业集中,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整体提升环保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逐步发展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规模。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


生态旅游要坚持保护优先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陈抗甫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景,更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和行为方式,是一种倡导对生态环境负有责任的旅游。其最大的特点是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以保护生态为前提,通过周边社区的参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环境科普教育贯穿于旅游全过程。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就是将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方方面面和旅游休闲的全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旅游行业传播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各地也充分利用生态旅游所具有的品牌效应进行宣传促销,推出了多个以生态旅游命名的节庆、商贸活动。另外,各种专业型生态旅游市场正在兴起,观鸟旅游、探险旅游等越来越受市场关注。


  近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和方略的指导下,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时代步伐,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全面推动生态旅游带来更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