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边远乡镇垃圾怎么处理?
2011-08-04 14:58:30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王璐 赵鸣婵 【 】 浏览:832次 评论:0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鹤浦镇建设42座太阳能垃圾处理站,覆盖全镇所有建制村,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宁波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目前,这些太阳能垃圾处理站运行情况良好。


  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


  2010年,鹤浦镇投入180万元,在全镇建起了42个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制定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太阳能生态处理点的管理办法、监督制度和分类制度,并且实行垃圾运行考核专项奖励措施,大大调动了清运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垃圾处理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专门环卫公司负责运行管理,聘请垃圾处理技术人员,实行工资和可回收废品利润业绩挂钩。公司负责人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到处理点检查,对入仓垃圾分类情况予以奖惩。


  入仓垃圾分类处理通过4组环卫工人对42个处理站的垃圾进行筛选分类,将废纸、玻璃瓶、罐头等可回收废品分拣出来,将可腐化的生活垃圾倒入太阳能垃圾处理站进行降解,变成有机肥,将不可腐化的生活垃圾送往镇垃圾压缩站打包运往象山县垃圾填埋场。据统计,通过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实现减量化处理后,镇生活垃圾从原先每日28吨减少到14吨,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减轻了县垃圾填埋场的压力。


  垃圾减量还可创收


  象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去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而鹤浦岛地处象山最南端,属全县最边远的乡镇,距离最近的垃圾填埋场55公里,仅每天的运输成本就达400多元。为降低农村生活垃圾外运成本及减少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二次污染,鹤浦镇积极推进农村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建设。


  建成后,全村的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得到加强,也消除了村垃圾露天堆放现象。另外,处理仓内的垃圾经过腐化,约有20%可作为有机肥使用,部分生活垃圾就地变废为宝。据测算,垃圾分类每月可产生8000元的经济收入,处理站的有机肥变成了当地农民的抢手货。

  据了解,象山县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太阳能垃圾减量化模式,全县目前已建成太阳能生态处理站190座,到今年年底争取建成240座。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